头一天姐妹俩河边溺亡第二天13岁少年泳池内溺亡
暑期溺水悲剧为何防不胜防
安全教育决不能纸上谈兵
九江新闻网讯 入夏以来,特别是暑期开始后,不少地方连续发生多起未成年人溺水事故,而我市7月份也发生了几起青少年溺亡事件,7月22日下午,瑞昌市乐园乡发生一起事故,一对姐妹不幸溺水身亡。而7月23日20时许,一名13岁的男孩在鹏飞恒温游泳馆发生意外,疑不幸溺水身亡。未成年人溺水悲剧连续上演,再次为暑期安全敲响了警钟。
鹏飞泳池事发当天暂停营业。
两起未成年人溺亡事件接连发生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鹏飞游泳池,此处早已没有工作人员身影,溺亡孩子家属坐在鹏飞泳池大厅内等待协商,据孩子的姑姑付女士称:“当天晚上8点多,我侄子和同学来到鹏飞泳池游泳,可是没过一小会,孩子的母亲就接到电话说孩子发生了溺水意外,医护人员正在抢救。听闻孩子出事后,孩子他妈便立即赶到现场,虽然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但最终还是未能挽回孩子的生命。我侄子今年才13岁,这么年轻的生命说没就没了。”
孩子意外溺亡让其父母伤心欲绝,其亲属告诉浔阳晚报记者:“小付根本不会游泳,但是一直吵着要学,没想到这次游泳却把命送掉了。当时,泳池内大概有五六名安全员,竟然没有一人提前发现孩子出现溺水现象。”昨日,浔阳晚报记者在现场看到,鹏飞泳池的水十分清澈,一眼便能看到水底,这起溺亡事件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事发后,游泳馆的负责人从未露面,只是来了两个自称经理的人,被民警带走调查。”据孩子亲属介绍,出事后,其家属便一直在鹏飞泳池等待相关负责人出来解释,可是一直等到24日上午9时许,负责人始终未露面,这让他们感到心寒。目前,警方已介入,相关案情在进一步调查中。
另外,7月22日下午,瑞昌市乐园乡发生一起事故,一对姐妹不幸溺水身亡。据了解,当天12时30分许,瑞昌市乐园乡南北港村5名儿童(均为女孩)相约到河边玩耍。15时许,妹妹柯某丹(9岁)在河边玩耍时失足落入深水区溺水不起,姐姐柯某兰(12岁)下水救人后溺水。其他3名儿童施救未果,随即回村求救。待村中大人将姐妹二人救起后,已无生命特征。
孩子母亲无法接受打击晕了过去。
如何预防青少年暑期溺水
接连发生的这两起溺亡事件让人感到十分惋惜,那么,究竟该如何预防青少年暑期溺水?浔阳晚报记者采访了我市一家健身房的游泳池救生员小柯,他告诉记者,暑假属于学生溺水的高发期,其中大多数为中小学生。为防止中小学生溺水,虽然政府、学校、家长煞费苦心,但从现实看仍然防不胜防。保护青少年的人身安全,防止溺水事件发生,要多管齐下,教会孩子一些预防溺水的常识是非常必要的,不让青少年私自下水游泳,小孩子如果想要去游泳的话,一定要征求大人的同意,在大人的保护下再去游泳;不擅自约伴游泳,青少年喜欢三五成群结伴去游泳,觉得互相能有依赖,其实,一旦发生危险,小孩子互相施救就成为一件更危险的事情;尽量选择在浅水区域游泳,不管家长和小孩是否熟悉水性,一定要尽量选择浅水区域,这样的话,家长和孩子的安全就会有一定的保障;不去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另外,从以往的溺水事故看,不会正确施救,也是导致群体性溺水的一个主要原因。往往是一个孩子落水,其他孩子施救不当,结果导致更多伤亡。因此学校、家长在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教授学生如何正确自救及施救,也十分重要。要阻止溺水悲剧继续发生,就要改变这种纸上谈兵式的安全教育模式,更不能突击在夏季来临前或是暑假开始之时集中学习。教育部多次督促,各校的防溺水安全教育必须坚持每日课前课后提醒制度,反复告诫学生溺水的危险性。只有让孩子们重视,才能避免悲剧再次上演。
■相关链接
●游泳前需做准备
游泳前,家长要让孩子充分做好准备运动,最好围着泳池慢跑两圈,压压腿,活动关节,用泳池的水拍拍心脏部位。
入水前不能吃东西,因为水会对人体产生压力,往往食物还未进入胃里,就被水压出来倒溢进气管,造成窒息。建议游泳前半小时给孩子吃东西,不能让孩子饿着游泳也不能吃太饱。
●出现以下情况可能是溺水
头浸没于水中,嘴露出水面;头向后倾斜,嘴张开;双眼无神,无法聚焦;紧闭双眼;头发盖住了前额或眼睛;看似直立水中,腿无法运动;呼吸急促或痉挛;试图游向某个方向,却无法前进;试图翻转身体;做出试图攀爬梯子的动作。
●如何救助溺水者
1、将伤员抬出水面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腔内的水、泥及污物,用纱布(手帕)裹着手指将伤员舌头拉出口外,解开衣扣、领口,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抱起伤员的腰腹部,使其背朝上、头下垂进行倒水;或者抱起伤员双腿,将其腹部放在急救者肩上,快步奔跑使积水倒出;或急救者取半跪位,将伤员的腹部放在急救者腿上,使其头部下垂,并用手平压背部进行倒水。
2、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托起伤员下颌,捏住伤员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往伤员嘴里缓缓吹气,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时,放松其鼻孔,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助呼气。反复并有节律地(每分钟吹16~20次)进行,直至恢复呼吸。
3、心跳停止者应先进行胸外心脏按摩。让伤员仰卧,背部垫一块硬板,头低稍后仰,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面对伤员,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急救者身体重量缓缓用力,不能用力太猛,以防骨折,将胸骨压下4厘米左右,然后松手腕(手不离开胸骨)使胸骨复原,反复有节律地(每分钟60~80次)进行,直到心跳恢复为止。
(浔阳晚报记者 黄泰/文 徐田刚/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