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浔阳晚报记者在采访中意外发现,瑞昌市酷爱收藏的曹飞先生收藏了一张民国时期的居住证,该证件虽然已时隔70多年,但保存完好,略微有些泛黄的证件上的照片、指纹及文字均清晰可见。 民国时期的居住证。 该居住证为纸质长方形,约常见香烟盒般大小。仔细观察发现,这张居住证的颁证日期为1944年2月20日,居住证共2页,单面对折印制,整体白底黑字。第一页右半部分第一宋体字印有“居住证”字样,第二行起依次为“姓名、年龄、住址、职业、发证机关”等项,右上角印有“江字第6770441号”。第一页另一面印有照片、发证日期和左右食指指纹等信息,填写机关为“瑞昌县警察局”,居住证上的照片还盖有钢印。 在居住证的背面,还写有关于居住证遗失补发的注意事项。居住证的背面文字为:“注意一、遗失本证者应立即向最近警察局所及该管警察局报告;二、该管警察局调查认为确系遗失得征收手续费重行发给并通知就近宪兵队警察局所暨呈报内政部备查。” 从内容上来看,该居住证的持有人为一名叫“朱程氏”的女性,年龄56岁,居住地址为“瑞昌县朱湖镇朱村”,职业填写为“农”。浔阳晚报记者随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居住证上填写的地址为现在的瑞昌市码头镇朱湖村。 据收藏者曹飞介绍,2012年夏天,他在码头镇朱湖村游玩时,恰好在一户人家发现这张民国时期的居住证,觉得非常有趣,便央求这位收藏者转让给他。曹飞说,居住证上贴有如此清晰的照片,难得一见。而在当时,一般的村民是没有条件去照相馆拍照的。他个人推测:民国身份证管理或许不够严格,一般农户没有办居住证的需求,只有大户人家要出门从商或为官,才需要办这类证件。所以他推测这张证件应该出自当时较富裕人家,家中有人从商或为官,需要经常出门。 “为什么民国时期的居住证上会有指纹?”江西师范大学一位历史学教授解释,民国时期,指纹技术不仅受到警察当局的重视,而且成为当时的政府行为。当时的政府曾大力倡导应用指纹技术来防伪。据介绍,在民国时期,警察机关从事指纹技术工作的人员已达数万人之多。 瑞昌市档案局副局长王能著在接受浔阳晚报记者采访时说,这本居住证已时隔70多年,历经沧桑,但保存完好,上面的文字、照片及指纹等依然清晰可见,实属不易。据王能著介绍,民国时期的居住证,类似于现在的身份证件。属于我国上世纪40年代行政人口管理状况的实物资料,可为研究我国民国时期的行政划分和人口管理提供相关依据。 |
广告服务|小黑屋|手机客户端|手机版|Archiver|九江九聚网 ( 赣ICP备14005607号-2 )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999test.cn
GMT+8, 2025-7-12 19:33 , Processed in 0.064266 second(s), 16 queries .
广告服务|小黑屋|手机客户端|手机版|Archiver|九江九聚网 ( 赣ICP备14005607号-2 )
GMT+8, 2025-7-12 19:33 , Processed in 0.06430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