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下午,九江市规划局发布 关于《九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 成果的批前公示 一、规划期限和范围 (一)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7-2035年,其中:近期为2017-2020年,远期为2021-2035年。 (二)规划范围和层次 (1)市域 包括浔阳区、濂溪区、柴桑区、武宁县、永修县、修水县、德安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瑞昌市、共青城市、庐山市,面积19078平方公里。 (2)中心城区 北至长江,西至长平路、昌九大道,南至杭瑞高速、庐山风景区边界,东至鄱阳湖岸线,面积约554平方公里。 (三)城市规划区 城市规划区范围北至长江、东至鄱阳湖,西至市区行政边界,南至杭瑞高速,面积690平方公里。 图1 规划范围与层次图 二、城市性质与目标愿景 (一)城市性质 江西省通江达海的门户城市,长江中游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国际知名的山水文化旅游城市。 (二)目标愿景 努力把九江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示范城市。 区域航运中心、绿色智造基地、宜居山江湖城、转型发展示范。 (三)阶段目标 (1)2020年,高水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沿江开放门户地位显著增强,综合保税区力争获得批复,区域性航运中心逐步建立,区域枢纽设施全面提升,双向开放程度更加深化。 初步建成长江中游高水平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主导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基本实现集群化,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山水城市和旅游名城知名度大幅提升。 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节能减排工作完成省下达目标,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基本建成。 可持续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人居环境更加宜居,城市品质全面提升,全市实现全面脱贫。 (2)2035年,实现现代化,成为绿色发展的示范城市 实现绿色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在长江中游区域辐射能力明显提升,形成生态优美、开明开放、创新发展、宜居宜游、和谐共享、文化繁荣的新发展格局。 三、城市规模 (1)人口规模 2035年九江市域常住人口为590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74%。 2035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180万人。 (2)用地规模 到2035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80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图2 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图 四、空间格局(1)市域空间格局保护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划定生态空间占市域总面积约61%。保障农业空间提质增效,划定农业空间占市域总面积约32%。促进城镇空间紧凑集约,划定城镇空间占市域总面积约7%。 市域形成“T轴两翼、一主两副两区”的空间结构。 “T轴两翼”。T轴即沿江城镇发展轴和昌九城镇发展轴、两翼即西部城镇特色发展带和东部城镇特色发展带。 “一主两副”。在T轴地区形成一主两副城镇发展核心区,即九江-瑞昌-庐山主核心区、共青城-德安-永修副核心区、湖口-彭泽副核心区。 “两区”。两翼地区突出特发展,形成都昌特色发展区、修水-武宁特色发展区。 图3 市域空间结构图 (2)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中心城区形成“一心 一核 三片”的空间结构 一心:城市绿心。推动八里湖、赛城湖一体化发展,共建九江城市绿心,以生态安全为前提,加强景观建设,形成以都市休闲、文化展示、生态体验、科普教育为主的滨湖景观魅力区。 一核:城市核心区。整合八里湖组团、十里组团与老城区组团,集聚区域公共服务职能,形成长江中游重要的商业商贸中心、金融商务中心,江西省重要的科教基地,九江市行政中心、文化与体育中心。 三片:城西片区、柴桑片区、鄱阳湖生态科技城片区。城西片区,整合城西港区、赤湖工业园区、港口街镇,形成全省重要的临港产业与先进制造业基地、保税物流基地和现代临港综合服务中心。 城南片区,依托高铁站、赛城湖新区、柴桑城区,形成旅游服务基地和商贸物流基地、高新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鄱阳湖生态科技城片区,依托鄱阳湖生态科技城研发资源,整合带动城东港区、姑塘产业区产业升级,建设成为石化产业基地、产业创新试验区、高新产业研发孵化区,面向庐山的旅游接待服务中心。 图4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图 五、功能布局(一)产业空间布局(1)构筑五大产业平台聚焦城西港产业平台、城东港产业平台、共青城-德安产业平台、永修产业平台、彭湖产业平台(湖口产业片区、彭泽产业片区),强化先进制造业集聚效应,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打造长江中游地区的智造基地,发挥区域引领作用,实现产业升级。 (2)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八里湖新区:集聚商务金融、文化体育、行政办公、会议会展为主的现代综合中心。 鄱阳湖生态科技城:集聚以高新产业研发孵化、生态展示、产业创新等功能的科技研发创新中心。 赛城湖新区:集聚旅游休闲度假、健康养生、文化体验等功能的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旅游服务中心。 共青城南湖新城:集聚教育培训、金融、文化创意设计、通用航空等现代服务业的文化创意中心。 (3)旅游业空间布局规划形成“一核、两圈、两带”的旅游功能格局。 一核,建设九江文化休闲旅游核心区。两圈,打造环庐山旅游经济圈和庐山西海旅游经济圈。两带,打造沿鄱阳湖旅游经济带、沿长江旅游经济带。 (二)居住空间与公共服务中心(1)居住空间布局优化居住空间布局,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中心城区总人口规模控制在180万人左右。其中,城市核心区人口规模约89万人;城西片区人口规模约8万人;鄱阳湖生态科技城片区人口规模约32万人;城南片区人口规模约51万人。 (2)公共服务中心体系构建市级主中心、市级副中心、组团中心三级中心体系。
广告服务|小黑屋|手机客户端|手机版|Archiver|九江九聚网
( 赣ICP备14005607号-2 )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999test.cn
GMT+8, 2025-7-12 12:41
, Processed in 0.064332 second(s), 16 queries
.
广告服务|小黑屋|手机客户端|手机版|Archiver|九江九聚网
( 赣ICP备14005607号-2 )
GMT+8, 2025-7-12 12:41
, Processed in 0.06436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2001-2013 Comsenz 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