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少犯罪分子通过复制银行卡信息并“克隆”成伪卡,使持卡人的钱财在不知不觉中被盗取。最近,庐山市的许老板(化名)就遭遇到了一件让他匪夷所思的事情,银行卡明明没有离身,却莫名其妙地被刷走了16万元。 银行卡没离身却被盗刷16万元 在庐山市经营美发生意的许老板,2013年办了一张银行卡,他把自己赚到的钱都存在了这张卡里,最近两年他从来没有通过任何方式从这张卡里支取过一分钱。到了今年上半年,这张卡里的余额已经有16万多元。 今年6月份,许老板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里说,他的卡在境外某某国家通过POS机消费了16万元。这样的电话相信不少人都接到过,大家的第一印象肯定会以为这是电信诈骗电话。许老板也一样,根本没有把这个电话当回事,就把手机扔到了一边。直到8月份,一个朋友转钱到这张卡上,他去银行查看是否到账时,才发现卡里的余额不对,卡里的16万元竟然不翼而飞了。 发现这个惊人的事实后,他赶紧找到银行,通过银行打印的明细单一查:今年6月份,这张卡竟然在境外某国通过POS机一次性消费了16万元。从来没有去过这个国家的许先生,一下子就懵了!银行卡一直在自己身边,近两年这张卡只存不取,到底是什么让它能够在境外消费呢?遭遇到这样的事情后,许先生赶紧报了案。银行正在提供相关资料配合警方做进一步调查。据许先生说,曾有犯罪分子戴着口罩在浙江和福建两地通过ATM机查询过此卡的余额。此时许先生才反应过来,自己的银行卡疑似遭遇了复制盗刷。而且参与此事的有可能是一个有组织的跨国犯罪集团。 保护好私人信息以防银行卡被“克隆” 专家提醒,持卡人的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导致银行卡被“克隆”,多通过ATM机和商户POS机两大途径。不法人员在POS机里植入读卡器,用户购物后可能会遭盗刷;将信息采集器安装在ATM机上甚至通过网上木马,也可能盗取收集用户信息。不法人员只需知道持卡人姓名、身份证号码、账号等信息就可以“克隆”出一张完全相同的银行卡。 此外,为了安全起见,广大市民应该尽快将磁条银行卡更换为芯片卡,经常更换银行卡消费密码。如果收到异常的消费短信,立即致电银行客服,冻结款项。大额存款的银行卡,不建议绑定支付宝或微信支付等快捷支付方式,特别注意不要在陌生和不可信环境下利用POS机刷卡消费。平时要做好手机号、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支付平台账号等敏感的私人信息保护。 |
广告服务|小黑屋|手机客户端|手机版|Archiver|九江九聚网 ( 赣ICP备14005607号-2 )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999test.cn
GMT+8, 2025-7-11 13:23 , Processed in 0.064043 second(s), 16 queries .
广告服务|小黑屋|手机客户端|手机版|Archiver|九江九聚网 ( 赣ICP备14005607号-2 )
GMT+8, 2025-7-11 13:23 , Processed in 0.06407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