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打虎亲兄弟”,今有“上阵父子兵”。在柴桑区江洲镇蔡洲村的防汛点,有一对“父子兵”奋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 “爸,我已经到达哨所,马上和村里的叔叔一起去巡堤了!” “好的,我们的船马上就要开了,你自己注意安全!” 这是一对父子的对话。父亲董帮全是江洲渡口的一名船员,儿子董晖19岁,是井冈山大学体育系的学生。 往年暑假,董晖要么在外地做暑期工,要么在家吹空调看电视。可今年江洲遭遇洪水,田地被淹,村民大批撤离。认识到这次汛情的特殊,董晖也有了自己的打算,“爸、妈,我想为保护家园出一点力,想到防汛一线去。” “很多部队官兵都和你年纪一样大,他们为江洲日夜奋战在前线,这次防汛你就当是锻炼,但一定要注意安全。”董帮全叮嘱道。 7月14日,是董晖从学校回来的第二天,也是他第一次巡堤。清晨5时许,他来到江洲镇蔡洲村的哨所,此时的江水离坝顶不到半米,他拿起木棍,开始了一天的巡堤工作。 13时许,烈日炎炎,在蔡洲村哨所,记者见到了董晖,他穿着短裤、短袖,胳膊和腿晒得通红。 “感觉累吗?”小编问道。 “还好,跟官兵相比,我们这算是比较轻松的。”董晖说,他的任务是负责堤内渗水的巡查,目前还没发现险情。虽然天气晴好,但巡堤任务不能松。董晖再次拿起木棍,一边走一边寻找渗水的地方。 “希望汛情早点结束,江洲镇早日恢复以前的热闹!”董晖期待地说道。 16时许,江洲镇渡口车水马龙,“往左边一点,注意边上的车。”“后面的车往前面走,靠近一点”……董帮全正在船上指挥着车辆停放。 待轮渡船装满后,董帮全走上驾驶室,将船慢慢驶出渡口。 在驾驶室,董帮全娴熟地操作着,他说,现在一天要往返近40趟,上班时间从5时到19时。这几天他一直在渡口的值班室,“我们几乎是24小时待命,因为要运送物资和部队的车来江洲支援,所以我们要待在岗位上。” 大约20分钟后,轮渡船缓缓靠近新港的渡口,看着一位位老乡和一辆辆部队车辆支援江洲,董帮全打心底感激。他说,自己虽然不能在防汛一线与大家共同抵御洪魔,但他会为进出江洲的人员和车辆提供交通保障。 |
广告服务|小黑屋|手机客户端|手机版|Archiver|九江九聚网 ( 赣ICP备14005607号-2 )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999test.cn
GMT+8, 2025-7-7 20:58 , Processed in 0.064868 second(s), 16 queries .
广告服务|小黑屋|手机客户端|手机版|Archiver|九江九聚网 ( 赣ICP备14005607号-2 )
GMT+8, 2025-7-7 20:58 , Processed in 0.06490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Designed by 999test.cn
© 2001-2013 Comsenz Inc.